為指導我省注冊人對第二類醫療器械敷料類產品研發、驗證及注冊申報,統一審評尺度,提高注冊審評質量效率,我中心組織起草了《湖南省第二類醫療器械敷料類產品注冊技術審查要點(征求意見稿)》,現公開征求意見。
《湖南省第二類醫療器械敷料類產品注冊技術審查要點(征求意見稿)》
申請人應提交產品作為二類醫療器械管理的依據(如分類目錄、分類界定文件)。已上市同品種不作為類別判定依據。
I類:14-10-02創口貼.2;14-10-08 液體、膏狀敷料.3II類:所含成分均不發揮藥理學、免疫學或者代謝作用,不可被人體吸收的,用于非慢性創面(如淺表性創面、手術后縫合創面、機械創傷、小創口、擦傷、切割傷創面、穿刺器械的穿刺部位、I度或淺II度的燒燙傷創面、嬰兒肚臍口創口、激光/光子/果酸換膚/微整 形術后創面)的護理,為創面愈合提供微環境。也可用于對穿刺器械(如導管)的穿刺部位的護理并固定穿刺器械。無菌提供。III類:預期具有防組織或器官粘連功能、或作為人工皮膚;用于慢性創面(潰瘍、壓瘡、褥瘡、深II度或III度燒傷);或者可被人體全部或部分吸收。
不作為醫療器械管理:通過所含成分的抗菌作用,用于治療、預防細菌性陰道炎;或通過改變陰道環境的pH值,用于治療、預防細菌性陰道炎;II類:通過在陰道壁形成一層保護膜,將陰道壁與外界細菌物理隔離,從而阻止致病菌定植?;蛘咄ㄟ^物質的物理吸附性(電荷吸附)降低細菌的濃度。用于預防陰道炎。且產品中不含抗菌成分。例:
醫用凝膠敷料:由羥乙基纖維素、丙二醇、純化水制成的凝膠。無菌提供。通過在皮膚受損部位形成屏障;同時使創面保持一定的濕性狀態,用于淺表性創面、微整形術后創面的護理。不含藥物成分,起物理屏障(器械作用),無菌提供,用于淺表性創面、微整形術后創面。按照II類醫療器械管理。抗HPV婦科凝膠敷料:由生物蛋白凝膠、凝膠給藥裝置組成。生物蛋白凝膠由羥乙基纖維素(賦形劑)、生物功能蛋白、甘油、純化水組成。用于降低局部HPV載量。通過物質的物理吸附性,在陰道壁形成一層保護性凝膠膜,將陰道壁與外界細菌物理隔離,從而阻止致病菌定植。按照II類醫療器械管理。2.產品名稱
通用名稱及其確定依據:不可帶有型號、規格、圖形、符號、表示功效的斷言、夸大療效、誤導性、未經證實的概念性名稱。
說明產品的規格型號及劃分依據,明確各規格型號的區別;對比表、(帶有說明性文字)圖片、圖表,對各種型號規格的結構組成(或配置)、功能、產品特征、性能指標等方面加以描述。
例:敷貼型產品的型號規格應具體到尺寸或重量,不能只寫某個參數范圍。
應明確產品的全部組成成分、包裝容器(材質)、滅菌方式,不應使用“主要”、“等”模糊字樣。結構組成中部件名稱應規范。各項文件中結構及組成應一致,產品部件編號順序應一致。Ⅱ類敷料添加的成分應當滿足不發揮藥理學、免疫學或代謝作用,和不被人體吸收的要求。
⑤ 透皮吸收試驗報告(根據產品臨床用途科學設計實驗方案,如:用于創面的產品應做創面的透皮試驗)
⑥ 在無透皮吸收數據時,吸收率以100%計;若滿足以下部分條件(需提供客觀證據):分子量﹥500道爾頓,高度電離,脂水分配系數Log Pow≤-1或≥4,拓撲極性表面積>1202,熔點>200℃,吸收率以10%計;若化學合成的由一種或一種以上結構單元,通過共價鍵鏈接,平均相對分子質量大于1000道爾頓,且相對分子質量小于1000道爾頓的低聚體含量少于10%,結構和性質穩定的聚合物(具有較高生物活性的原料除外),可不考慮透皮吸收。(如蛋白類成分)
⑦ 分類目錄、分類界定文件明確Ⅱ類產品中的結構組成。
常見成分:羧甲基纖維素、羥乙纖維素、低聚異麥芽糖、果膠、明膠、聚乙二醇、海藻酸鈉、海藻糖、卡波姆、β-葡聚糖、藥典中藥用輔料(如乳化劑、穩定劑、增稠劑、助懸劑、矯味劑、pH調節劑、保濕劑)、蛋白類多肽類(如:III型重組膠原蛋白、酐化牛β-乳球蛋白)
禁用成分:消毒、抗菌成分藥物、化學藥物、中藥類、神經酰胺。
精油類、植物提取物、殼聚糖及生物制品應提供不發揮藥理學、免疫學或者代謝作用,不被人體吸收的證明性資料。
藥用輔料在一定劑量下不對人體起活性作用(如代謝、抗菌、氧化等活性作用),僅發揮輔助作用(如調節pH值、防腐等作用),可限量添加。
1.1創面敷料:用于非慢性創面(如淺表性創面、手術后縫合創面、機械創傷、小創口、擦傷、切割傷創面、穿刺器械的穿刺部位、I度或淺II度的燒燙傷創面、嬰兒肚臍口創口、激光/光子/果酸換膚/微整形術后創面)的護理,為創面愈合提供微環境。也可用于對穿刺器械(如導管)的穿刺部位的護理并固定穿刺器械。
1.2婦科凝膠:用于降低HPV病毒載量。通過在陰道壁形成一層保護性凝膠膜,將陰道壁與外界細菌物理隔離,從而阻止病原微生物定植。
創面敷料若適用范圍為:“改善面紅、腫脹”;婦科敷料若適用范圍為:減輕陰道炎反應,改善陰道環境,改善婦科引起的外陰陰道充血、腫脹等癥狀需提供相應的作用機理以及臨床試驗數據。
注冊單元的劃分應參照《醫療器械注冊單元劃分指導原則》,原則上以產品的性狀、結構組成、性能指標和適用范圍等因素作為劃分依據。
因滅菌方式不同導致產品性能指標不同時,原則上劃分為不同注冊單元。因適用范圍不同,原則上劃分為不同注冊單元。例:
2、重組膠原蛋白皮膚修護膜:由重組膠原蛋白、甘油、卡波姆、三乙醇胺、苯氧乙醇和純化水制成溶液或將溶液凍干為粉劑??山M合基材,粉劑可配純化水。產品以無菌和非無菌方式提供。
Ⅰ型:由重組膠原蛋白溶液和植物纖維無紡布基材組成。
Ⅰ型D:由重組膠原蛋白溶液和植物纖維無紡布基材凍干制成。
Ⅱ型D:由重組膠原蛋白溶液和蠶絲無紡布基材凍干制成。
Ⅲ型:由重組膠原蛋白溶液和納米微晶無紡布基材組成。
Ⅲ型D:由重組膠原蛋白溶液和納米微晶無紡布基材凍干制成。
Ⅳ型由重組膠原蛋白溶液和聚乙烯塑料瓶(管)/噴霧罐組成。
Ⅳ型D:由重組膠原蛋白凍干粉和聚乙烯塑料瓶/玻璃瓶組成
產品結構組成和適用范圍一致,形態分為溶液和凍干型,技術要求中僅滅菌性能不同,其他均一致,可以劃分為同一注冊單元。
產品技術要求的制定應符合《醫療器械產品技術要求編寫指導原則》的要求。應根據產品的技術特征和臨床使用情況來確定產品安全有效、質量可控的技術要求與檢驗方法。技術指標應不低于相關的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產品技術要求中的試驗方法均應為已驗證的方法。若對標準中的試驗方法有所修改,應說明修改的內容及原因,并提交驗證資料。
技術要求附錄中提供原材料供應商、質量要求(如分子量)
例:應設置主要成分的含量/鑒別性能指標(如蛋白含量)
YY/T1627-2018 急性創面用敷貼、創貼通用要求
YY/T 1293.2-2016 接觸性創面敷料 第2部分:聚氨酯泡沫敷料
YY/T 1293.4-2016 接觸性創面敷料 第4部分:水膠體敷料
YY/T 1293.5-2017 接觸性創面敷料 第5部分:藻酸鹽敷料
YY/T 1293.6-2020 接觸性創面敷料 第6部分:貽貝黏蛋白敷料
YY/T 0471.1-2004 接觸性創面敷料試驗方法第1部分:液體吸收性
YY/T 0471.2-2004 接觸性創面敷料試驗方法第2部分:透氣膜敷料水蒸氣透過率
YY/T 0471.3-2004 接觸性創面敷料試驗方法第3部分:阻水性
YY/T 0471.4-2004 接觸性創面敷料試驗方法 第4部分:舒適性
YY/T 0471.5-2017 接觸性創面敷料試驗方法 第6部分:阻菌性
聚氨酯泡沫敷料產品注冊技術審查指導原則(2017年第44號)
上述標準包括了產品技術要求中經常涉及到的標準。申請人應根據產品的特點引用以上標準中適用的標準,特殊需要時也可以引用其他標準。
如有新版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發布實施,產品性能指標等要求應執行最新版本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
典型性(送檢產品是否能代表本注冊單元內所有的規格型號,若不能覆蓋的應當進行差異性檢測)完整性(送檢產品是否按照產品技術要求中的具體項目進行全性能檢驗,是否存在漏檢或者無法檢測的情況,以及是否有無理由提交多家檢測機構出具的檢驗報告的情況)一致性(送檢的產品信息與其他材料是否一致,報告中產品性能指標是否與提供的技術要求一致)檢驗中心的承檢范圍(送檢項目是否在檢測中心的承檢范疇;針對自檢報告企業應當明確是否具備相應的自檢能力)
按照 GB/T 16886.1《醫療器械生物學評價 第1部分:風險管理過程中的評價與試驗》、《關于印發醫療器械生物學評價和審查指南的通知》的要求在有GB16886資質的檢驗機構開展生物相容性評價,資料應當包括:a. 生物相容性評價的依據、項目和方法。
若開展生物學試驗進行評價,在試驗項目選擇時應考慮產品累積使用的接觸時間,至少進行細胞毒性、刺激或皮內反應、遲發型超敏反應性的生物學評價研究。a.不同包材的產品,若已經做過包材相容性試驗且符合規定, 可只做內容物的生物學試驗;若包材有藥包材憑證,可只做內容物的生物學試驗;若不同包材的產品,可通過分析包材和產品成分有無化學反應,選擇最容易析出化學物質的包材,做整體的生物學試驗。
b.若適用范圍為男、女性生殖器官,生物相容性評價需要做兩種粘膜刺激試驗。
c.用于嬰兒肚臍的敷料,應選幼年動物進行生物學評價。
d.用于鼻前庭的產品,考慮到有可能接觸鼻黏膜,應做鼻腔黏膜試驗。
若開展申報產品與市售產品的等同性比較的方式進行生物相容性評價,應按照《關于印發醫療器械生物學評價和審查指南的通知》要求進行評價,應提供資料證明申報產品與已上市產品具有等同性。需要進行以下考量:a.申請人需確認試驗報告中的受試同類產品與申報產品在材料化學組成、各組成材料比例、產品物理結構、表面特性、生產工藝、滅菌方法、原材料供應商及技術規范、內包裝材料(如適用)等任何可能影響生物相容性風險的因素均完全一致,并提供相關聲明。
b.若受試品與申報產品在以上所列可能影響生物相容性風險的因素中存在不一致的情況,則需提供充分的理由和證據支持所提交的試驗報告適用于申報產品,必要時補充相應的生物學評價資料,如可瀝濾物分析及毒理學風險評定資料、相關生物學試驗項目的補充試驗等。
c.同類產品的生物學試驗報告僅用于替代申報產品試驗報告作為生物學評價的一部分,而不是替代申報產品的整體生物學評價報告。
d.若無法證明申報產品與已上市產品的等同性,可按照 GB/T 16886.1 的要求開展申報產品生物相容性試驗予以評價。
應明確滅菌工藝(方法和參數)、無菌保證水平(SAL);產品與滅菌過程的適應性、包裝與滅菌過程的適應性、滅菌確認報告、殘留毒性。
參考GB 18280.1《醫療保健產品滅菌 輻射 第 1 部分:醫療器械滅菌過程的開發、確認和常規控制要求》、GB 18279.1《醫療保健產品滅菌 環氧乙烷 第 1 部分:醫療器 械滅菌過程的開發、確認和常規控制的要求》和 GB/T 16886.7 《醫療器械生物學評價第 7 部分:環氧乙烷滅菌殘留量》等 相應規定,提交產品包裝及滅菌方法選擇的依據,經過確認 并進行常規控制,并應開展以下方面的確認:
a. 產品與滅菌過程的適應性:應考察滅菌/滅菌方法等工藝過程對于非慢性創面敷貼的影響。
c. 應明確滅菌工藝(方法和參數)和無菌保證水平(SAL), 并提供滅菌確認報告。無菌保證水平(SAL)應達到 1×10-6。
d. 殘留毒性:若滅菌使用的方法容易出現殘留,如環氧乙烷滅菌,應當明確殘留物信息及采取的處理方法,并提供環氧乙烷解析的研究資料。
功能性敷料應按照《醫療器械注冊申報臨床評價報告技術指導原則》、《醫療器械臨床評價等同性論證技術指導原則》開展臨床評價。
若通過等同器械的臨床數據進行臨床評價,應進行等同性論證;申報產品應從適用范圍、技術特征(工作原理和作用機理、材料、產品性能、功能及其他關鍵技術特征)和生物學特性跟對比器械進行分析;若存在差異的,需描述申報產品與對比醫療器械的差異,提交充分的科學證據證明二者具有相同的安全有效性。應提供對比器械數據、信息的支持性資料,非公開發表的資料應提供授權聲明;支持性資料通常需包括準確、可靠、完整、可追溯的數據,必要時包括數據的產生過程,試驗/實驗數據建議來自有良好質量控制的實驗室。未經證實的觀點,以及未基于詳細數據的科學評價報告不能作為支持性資料。若能通過論證,請提交等同器械的臨床數據進行臨床評價;
若不能證明申報產品與所選對比器械的等同性,應提交申報產品的臨床試驗數據。通過臨床試驗路徑進行臨床評價的,應提交臨床試驗方案、臨床試驗機構倫理委員會同意開展臨床試驗的書面意見、臨床試驗報告、知情同意書樣本,并附臨床試驗數據庫。
|